當你走入今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專門爲展示大型裝置藝術而設置的「意象無限」(Art Unlimited)展區時,遇到的第一件作品便會是藝術家曾吳(Wu Tsang)的《鯨魚》(Of Whales)。戴上VR眼睛,參觀者可以沉浸到一片「海洋」之中,體驗鯨魚視角的海洋景觀。在VIVE Arts的贊助及技術支持下,藝術家將正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長達6小時的影片改編成了15分鐘的VR影像,並把它帶到了瑞士巴塞爾的展會上。
VIVE Arts這麼做的意圖並不是要出售曾吳的藝術作品,而是希望爲觀衆呈現尖端技術如何改變文化體驗的方式。繼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成功合作兩次後,這是VIVE Arts首次與瑞士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合作。除了《鯨魚》,VIVE Arts還同時展示了奧倫 (Albert Oehlen) 首度嘗試VR科技的作品《地下室繪畫》(Basement Drawing)。雖然曾吳的《鯨魚》只供展覽,並不出售,但在巴塞爾的展會上,仍然可以發現,有不少正在威尼斯雙年展「興波作浪」的藝術家的作品,正在此等待買家。
威尼斯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藝術雙年展,巴塞爾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博覽會,它們開幕的時間相距不到兩個月,雖然畫廊不一定刻意在藝術博覽會上提供雙年展藝術家的作品,但在非商業的藝術雙年展和以藝術品交易爲目的的藝術展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相互影響的關係。畫廊當然會因藝術家參加雙年展爲榮,不少藝術家也必須依賴畫廊的經濟協助來完成作品,問題的核心是,在雙年展上揚名的藝術家,是否能因此保證在藝術市場上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