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哥們聊帶娃,他感慨到底父母的責任是什麼。說到底並沒有經過孩子的許可,還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在教育,而且他懷疑好爸爸壞爸爸到底對孩子能有多大影響。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外界影響沒有那麼大。我覺得他談的都是道理,這些道理放PPT上怎麼都對,但跟實際操作沒啥關係。朋友說我沒聽懂他說啥,我建議等有時間一塊帶娃。現場實際操作,彼此的業務水準、風格和問題自然就會顯露。
不過,事後覆盤,想到一個更好的懟他的話。畢竟他的娃都不到1歲,我應該問他一句:同學,你聽說過七年之癢麼?
再好的一件事,堅持久了都是對意志力的挑戰。愛情如此,養娃也如此。我們都想給孩子更好的生命體驗,帶孩子玩,給孩子好的教育,但資源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從生物的繁殖策略講,智人後代從出生到成熟需要十多年,發育期大概是所有動物裏最漫長的之一。另一方面,神經系統的設計,雄性智人和雌性智人膩歪太久,苯基乙胺等各種激素的激勵少很多,需要換個對象繁殖新的後代,於是有七年之癢。
您已閱讀14%(413字),剩餘86%(24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