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美術館位於四川省新津老君山腳下,美術館四面環水,而水流是道家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第一個提出「有無相生」的問題,當中的重點並非古代西方哲學家們如巴門尼德或亞里士多德般一直圍繞著「存有」和「虛無」之間的關係問題展開探索。老子關心的更多是「有」和「無」之間的「相生」,正如法國生命哲學家柏格森所謂的「生成」(devenir)和綿延(durée)。但爲什麼人總以爲「存有」的「消失」就是「虛無」?這是因爲人的意識中不知道構成事物消失的並非虛無,而是德勒茲哲學中的「擬像」(simulacre)。
正如古希臘畫家宙克西斯(Zeuxis)與帕爾雜湊奧斯(Parrhasius)比賽的故事。傳說二人都是古希臘的著名畫家,畫什麼都很逼真,他們相約比賽誰的畫更逼真。每個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作品在公開評審前用一塊布遮擋著。宙克西斯先揭開自己的擋布,他的作品所呈現的是一串葡萄,這時一隻麻雀飛來啄向那葡萄,評審們都很驚訝這張畫的逼真程度。然而這時帕爾雜湊奧斯卻不慌不忙、也不揭開自己作品的擋布。此時宙克斯情急下去揭開擋布,卻在揭開那一刻突然說「我輸了」——原來帕爾雜湊奧所畫的正是那塊擋布。
您已閱讀13%(495字),剩餘87%(33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