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

在高速上想開多快就開多快的德國,準備好限速了?

張冬方:速度作爲一種自由的象徵,已經成爲德國人的一種信仰。有人甚至把德國人對速度的執念,比作美國人對自由持有槍枝的態度。

曾在一次節目中,美國演員湯姆•漢克忘了宣傳自己的電影,卻「驚魂未定」地描述起了自己在德國高速上的「生死時速」。被漢克稱作「Racer X」的德國司機從德勒斯登一路狂飆到柏林,漢克感覺時速已經衝擊700英里,自己的臉皮就那樣被一路往後拉。下一程,漢克親測,並」竟然」開到了時速140公里,到頭來發現,「無論你開多快,總有人開得比你快。」德國網友笑了:140就算快?我們倒車時都這個速度。

在全世界,鮮有哪國人像德國人一樣,在高速上想開多快就開多快。德國高速上對乘用車和摩托車沒有統一限速,只是建議限速130km/h。注意,是建議,不是強制。德國道路研究機構BASt2015年數據表明,德國70%的高速路段不限速(不算上臨時的施工路段),20.8%的路段全程或部分有限速牌,通常爲120km/h或100km/h。

不統一限速之下,到底會有什麼樣的駕駛行爲?BASt在2010年至2014年間對德國的100個高速路段進行了測試和研究,得出結論:大部分人遵循建議限速130km/h,1/3的人快於130km/h,1/10的人快於150 km/h。更有意思的是:在規定的限速80路段,實際平均車速爲87.4km/h;限速100,則爲103.3;限速120,則115.6。

您已閱讀18%(532字),剩餘82%(24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