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社會

德國「新冠一代」年輕人躺平了嗎?

張冬方:新冠疫情對18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影響尤其深遠。因爲疫情,他們和工作與生活上的重要機會失之交臂,從而不得不對人生重新定位。

在6月中下旬的那幾天,「拉謝特退縮」成了Twitter「德國趨勢」中的頭號熱門標籤。阿明•拉謝特(Armin Laschet)是目前德國執政黨之一聯盟黨(Union,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今年大選的總理候選人。事情的起因爲是,YouTube播主雷佐(Rezo)聯合一位記者和《時代週報》(Zeit Online),邀請聯盟黨、社民黨(SPD)和綠黨(Grüne)的三位總理候選人在YouTube和Twitch上進行三方談,被拉謝特拒絕。由此,「拉謝特退縮」標籤在Twitter上流傳開來。許多人發推表示,拉謝特拒絕的原因在於沒辦法對年輕一代的疑問做出回應。不過,也有人表示理解拉謝特:成名於抨擊基民盟的雷佐不像是一個中立的主持人。

雷佐抨擊基民盟可以追溯到2019年。這個前額一撮藍色頭髮、本名不明、當時年齡應該在27歲上下的播主,因一個時長近一小時、以「基民盟在毀滅我們的人生和未來」爲主題的YouTube影片,一炮而紅。該影片獲得了超千萬的點擊率(他在YouTube上其中一個頻道擁有155萬訂閱者)。當時,該影片的走紅以及基民盟對此做出的反應被解讀爲,執政黨遭遇了來自年輕一代的一記耳光。

而此次,在拉謝特表示拒絕之後,雷佐發影片表示,拉謝特錯過了一個機會。他認爲30歲以下的年輕不會去看電視,而是聚集在在線平臺上。「未來的總理熱門人選都不願意爲30歲以下的年輕人抽出一晚上時間,這是一個壞的信號。」他的這段言論受到了一些人的熱烈回應,但也被很多人解讀爲「雷佐自以爲代表德國年輕人」。這些人發推表示:雷佐和路易莎•諾伊鮑爾(Luisa Neubauer)不能代表我們年輕人。

您已閱讀24%(688字),剩餘76%(22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