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伯克利的男神、丟le的mao

溫江濤:某種意義上講,丟勒筆下那隻貓咪的平靜被夏娃接下的蘋果打破後,丟了的矛的故事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

巴伐利亞州第二大城市紐倫堡有千年歷史。遠早於近代作爲納粹運動中心和發生在這裏的紐倫堡審判,她曾作爲帝國議會(Reichstage),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非正式首都。帝國議會和法院把這裏作爲常設工作地點,類似今天的行政副中心區域。

她還是Johann Pachelbel的故鄉。Pachelbel 生於1653年(清順治十年),是巴洛克時代最重要的作曲家和管風琴家之一,遊走於歐洲宮廷,將管風琴藝術推入高峯,並發展了賦格等音樂形式。他曾是巴赫家族的管風琴教師,並於1694年見到了年僅9歲的巴赫(Johnn Sebastian Bach),並對後者的音樂風格產生了影響。他的其他一些學生則遠渡新大陸到了美國。

隨著莫扎特、貝多芬一代古典主義巨人的出現和巴洛克風格的迅速衰落,Pachelbel的作品在歷史的煙波中被後人遺忘,只有一組在他生前出版的《帕蒂塔》和幾部零星手稿倖存了下來。存世作品包括一部D大調與吉格,該作品存世的最早一份19世紀手稿目前儲存在柏林國家圖書館(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SBB)。此曲的確切創作時間已難查考,後世考證者於1985年提出一個令人著迷的推論:即該曲是爲Pachelbel的管風琴學生,也是巴赫的哥哥Johann Christoph Bach的婚禮而創作的。

您已閱讀10%(557字),剩餘90%(50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