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企發行的債券在政府隱性擔保下形成「剛性兌付」的印象,往往獲得「AAA」的信用評級。即使在市場邏輯和盈利原則發揮主導作用的債券市場,「國企信仰」依然這樣一步步地建立起來的。然而,近期爆發的河南永煤「逃廢債」等事件一定程度表明,剛性兌付的國企信仰正在打破。一方面,國家監管政策演變的內在邏輯開始強化企業作爲市場主體的責任。這事實上是中國資本市場監管當局近期出臺強化相關退市制度的大的政策背景;而另一方面,受到捉襟見肘的財政預算限制,一些地方政府在對國企救助問題上陷入前所未有困境,原來可能預算約束軟化,現在則變得有心無力。
因而,永煤等「逃廢債」事件的發生一方面標誌着受到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的限制,國企債務問題以及同樣與政府隱性擔保行爲連接在一起的城投債問題,將成爲未來防範系統性金融危機策源地的政策重點;另一方面則標誌着國企混改深入的壓力十分緊迫,需要國資管理部門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積極推進國企混改。寶武集團董事長陳德榮在2020年10月舉辦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上指出,「現在面臨的競爭壓力非常巨大,國有企業不改革沒有出路,國企改革難度很大,大方向是與民企混改」。
未來國企混改的突破事實上離不開以下兩個關鍵問題的解決。其一是如何通過公司治理制度設計,使民資背景的戰投激勵相容,願意參與國企的混改;其二是如何實現從原來政府專業部委廳局轉變而來的產業集團進一步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轉型,真正實現國有資本監管體系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化。二者相輔相成,互爲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