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後,家住美國達拉斯的我開始認真地和老公商量給三歲的老大找個學上,以解救在家憋得五脊六獸的他和經常被忽略的弟弟,以及在家務、育兒和工作的排山倒海面前幾近崩潰的我們。第一次站在教育的汪洋前,公校、私校、磁校(magnet school,平民重點校)、實驗學校、家庭學校……無盡的可能帶來了無盡的希望和焦慮。正在猶豫,新冠席捲美國,我心裏這艘求學的小船,還沒揚帆就先擱淺了。
疫情真的是面照妖鏡,每個國家和社會最大的優勢和問題,都在此情此景下加速呈現出來。這些在疫情的語境裏對美國K-12教育的討論,有與美國老師的對話,也有華人家長的吐槽,讓我對眼前的選擇有了數,也對一些不分國界的、更深刻的教育問題,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在教育的大海里,什麼是你的燈塔?什麼樣的船隻最適合你的孩子?在別人的故事裏,我望見了自己,焦慮的潮汐漸漸退去。
網課:不給力的網路和分散的注意力
您已閱讀7%(384字),剩餘93%(53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