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新冠危機下中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體驗:新一代在地化全球公民?

王濤:新冠疫情給世界造成諸多影響,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交融讓形勢變得更加複雜。該如何應對不斷演變的全球化及去全球化的種種挑戰?

本文由中國第一本教育研究的開放獲取英文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授權翻譯與發表。

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引發了有關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廣泛討論。在高度互聯的當今世界,新冠病毒面前沒有界線和邊界,它在不同國籍、種族/民族、性別、社會階層、年齡和宗教的人羣中無差別傳播。全世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一新冠病毒要求我們保持社交距離,而各國也採取了關閉邊境的預防措施,聚焦國家安全。此時國家利益成爲了優先事項,美國等國正大肆宣傳將製造業遷回國內,保護主義和仇外情緒不斷發酵。在這種全球化與民族主義交織的背景下,疫情後的全球化面貌尚未可知。本評論旨在討論教育和學生該如何應對不斷演變的全球化以及去全球化的種種挑戰。具體來說,本文旨在考察中國海外留學生的跨文化體驗,並思考這一具有高度流動性的羣體,應如何如何構建自身的全球素養,從而爲新冠疫情之後不斷變化的世界做好準備。

中國留學生:雙重汙名與留學歷史

您已閱讀10%(408字),剩餘90%(36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