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高考冒名頂替背後的階層之輪

徐瑾:高考冒名頂替爲何備受關注?和科舉類似,高考是國人最普遍的階層通道,也是軟階層社會關於平等的最後遮羞布。

苟晶,陳春秀,王麗麗……

這幾個看起來平淡的名字,背後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她們是最近幾年媒體新聞主角,共同點之一,都是經歷了多數人想像不到的命運——高考上榜卻被冒名頂替。

這件事引發了社群媒體不少討論,從人性、制度等方面多有人談及。這件事爲何如此備受關注?核心在於,它激發了多數人的共情——高考,是多數中國人最普遍的階層通道。

您已閱讀5%(160字),剩餘95%(29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