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天裏,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的死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白人警察喬文(Derek Chauvin)成了人們主要的譴責對象,他跪在佛洛伊德頸上8分46秒的暴力行爲,直接殺死了佛洛伊德。甚至,在佛洛伊德多次呼救道「我不能呼吸」的時候也沒有絲毫放鬆。抗議的浪潮早已超出了美國的150個城市,也波及到柏林、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歐洲政治文化重鎮。不僅如此,「種族主義大流行」的話題再次成爲全球熱點。

於此同時,在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開始了新的展覽:《漢娜•鄂蘭和20世紀》。《德國之聲》評價這個展覽說:「漢娜•鄂蘭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有意義」。展覽分成16個篇章,比如:「反猶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納粹」、「史達林主義」等。當策展人Monika Boll談到《漢娜•鄂蘭和20世紀》對當代政治的回應的時候,她回答到:「鄂蘭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政治活動。對於當代人來說,分析性的思考方式至關重要,因爲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盲從。當人們只會說『我們』而不是『我』的時候,個人責任便轉嫁到羣體的權威系統中。從而避免了個體應付的責任。」
您已閱讀23%(504字),剩餘77%(16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