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預測表明,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型肺炎將使中國202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拉低多達1個百分點。爲了防止經濟雪崩,以及確保中小企業生存能力,深入抗疫與全面復工之間的兩難選擇似乎成爲政府所面臨的一道難題。由此可見,這場意外到來的「黑天鵝」事件,使政府治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潛在張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爲此,我們有必要從中國經濟制度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與政府現代化治理的關係着手,進行回溯與梳理,並以百年連續性視角考察中國當前爲爭取持續性發展所面臨的可能性路徑。
當我們對中國社會習俗制度的演變史進行歷史性回溯,不難發現,中國的崛起意味著其向世界中心的迴歸,而這首先是一場富有成效的變革。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的精英們進行了制度創新、制度革命或制度改造;這場變革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並且仍在進行之中。這場變革的本質是克服制度性弱點及其功能失調,因其使得中國在19世紀危機中遭受落體式重創與屈辱。
正是由於這些變革有效促進了技能、專業知識和資本方面的進步,中國重新發揮了原有的歷史性潛力。一系列新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艱難而緩慢地出現,這最終使中國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經濟條件,並釋放了經濟機會。
您已閱讀12%(489字),剩餘88%(37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