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蘋果效應:德國擔心錯過科技熱潮

德國將承受美國和中國的擠壓——一方面錯過了美國的科技熱潮,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向製造業價值鏈上游移動,德國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

當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1997年9月重返蘋果(Apple)出任執行長時,這家電腦製造商的市值爲30億美元,不及德國綜合企業集團西門子(Siemens)估值的十分之一,不論當時還是現在,西門子都是歐洲最大的工業集團。

時光快進25年,蘋果的市值不僅超過了西門子,這家iPhone製造商如今的市值爲1.42兆美元,超過了德國Dax指數包含的全部30家領軍企業的總市值。

企業的估值往往被用來進行誤導性比較:一小羣專家曾試圖將大型跨國公司的估值與整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做比較。但有時這種對比可以說明與國家現狀有關的強勁趨勢。

您已閱讀6%(275字),剩餘94%(43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