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

中國傳媒上的「柏林圍牆」

錢鋼:30年前倒塌的柏林圍牆是一個政治符號。二戰後,從切分柏林、修牆到牆的倒塌,70餘年,中國對它的政治立場兜了一個圈。

【編者按】本文爲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榮譽講師、中國傳媒研究計劃聯席主任錢鋼先生「語象筆記」之一。「語象」,即語言現象,如同氣象,可以觀測。中國官媒語言尤其具有觀測價值。多年來,錢鋼先生通過持續的語象觀察,分析了語言背後的動力源——政治。

「柏林圍牆」是一個政治符號。二戰結束後,從切分柏林、修築柏林圍牆、到牆的倒塌,七十餘年,中國兜了一個圈——先是敵視西邊,後來仇視東邊,牆倒後一度對「東」做過反思,近年又回到毛時代「東風壓倒西風」的政治立場。

「民主區」•「西佔區」

您已閱讀4%(233字),剩餘96%(57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