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公司治理

成爲今天的碧桂園,他們做對了什麼?

鄭志剛:2012年碧桂園首推名爲「成就共享」的項目跟投激勵制度,成爲中國房地產業事業合夥人制度的開始,其管理團隊究竟做對了什麼呢?

2019年6月27日,我有幸和其他一些專家學者受邀赴廣東順德碧桂園總部調研,並與包括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先生、副總裁程光煜先生、副總裁朱劍敏先生等在內的高階主管進行座談。經過幾年的發展,碧桂園目前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銷售利潤都穩居中國綜合性房地產開發商第一名,成爲中國房地產業新的「龍頭」。碧桂園旗下目前擁有三個上市平臺,在中國內地所有省區都擁有物業開發項目。從2011年,碧桂園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在馬來西亞、澳洲等地擁有開發項目。2018年7月,碧桂園位列《財富》世界五百強榜單第353位。

碧桂園在多年的房地產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了房地產開發主動融入學校規劃建設的「中國式學區房」的概念等很多「首次」。其中,2012年碧桂園首推名爲「成就共享」的項目跟投激勵制度,成爲中國房地產業事業合夥人制度的開始。之後首創置業、萬科、越秀、金地等房地產企業紛紛跟進。那麼,成爲今天的碧桂園,以楊國強先生爲首的碧桂園管理團隊究竟做對了什麼呢?

首先,在經營策略選擇上,碧桂園多年來在住房產業鏈條上圍繞「提供一個溫暖(五星級)的家」這一核心理念進行了精耕細作式的集約化發展。提起今天的碧桂園,購買住房只是享受碧桂園一條龍服務的開始。在成爲房子的主人後,你所享受的物業服務可能來自碧桂園;你購買的日常用品可能來自作爲小區配套設施的碧桂園旗下零售「鳳凰優選」;你的子女可能在同樣作爲小區配套設施的碧桂園旗下的學校入學;而當你赴外地旅行,你可能住宿在碧桂園旗下實行會員制管理的酒店,等等。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碧桂園看似從房地產業出發進入到很多全新的領域,如作爲新零售的鳳凰優選和教育領域,但碧桂園多元化經營策略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展開,那就是如何向消費者提供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園。

您已閱讀25%(724字),剩餘75%(21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