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者是天生的嗎?》一文中,我們提到,在決定創新者這一問題上,先天因素至關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家庭、政府和社會就無所作爲。實際上,通過有效的外界干預,讓孩子從小接觸與創新相關的活動,可以提高孩子未來成爲創新者的可能性,而整個社會也將湧現出更多的創新者。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哈吉•柴提(Raj Chetty)等五位學者合作撰寫的論文「誰能成爲創新者?」(Who Becomes an Inventor in America? ),在強調先天決定因素的同時,也探討了後天因素的影響。這篇剛剛,也就是2019年5月在美國《經濟學季刊》正式刊發的長篇論文,在發表前,已經以工作論文的形式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這篇文章發現一些有趣的統計事實。例如,在美國創新程度活躍地區(如矽谷)長大的孩子,由於成長過程中的耳聞目睹,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創新活動,因而他們成年後更有可能成爲創新者。「接觸」不僅影響成爲創新者的幾率,而且還決定著創新的類別。在波士頓居住的人羣中,那些在矽谷長大的人尤其可能在電腦領域持有專利,而在美國城市明尼阿波利斯長大的人,更有可能在醫療設備上獲得專利,因爲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周邊擁有衆多一流的醫療設備製造商。類似地,如果父母在某一技術領域獲得專利,那麼,當他們的孩子成爲創新者時,他們往往會在與父母完全相同的技術領域持有專利。
您已閱讀18%(567字),剩餘82%(25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