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系的副教授丘慧芬評價余英時:「餘先生在中文與西方的漢學界以及史學領域,早已是研究傳統中國思想的一個代表權威。」余英時90歲大壽前夕,臺灣出版界推出兩本和他有關的著作:余英時本人撰寫的《余英時回憶錄》,以及由他的16位門生合著的《如沐春風——余英時教授的爲學與處事》,呼籲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讀者,瞭解這位史學泰斗的學術和思想,感受其爲人與處世的風格。3月20日下午,這兩本書的出版人、以及臺灣學者相聚中央大學,探討余英時的學思歷程,和他的著述的現實意義等。我恰好在臺北,便前往中央大學聆聽了這場座談會。
《歷史與思想》轟動一時
《如沐春風》由聯經出版社出版。早在1976年該出版社便推出了余英時的著作《歷史與思想》,書中包含余英時於上世紀70年代發表的《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和《「君尊臣卑」下的軍權與相權》等文,開啓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視野。此書出版後便在臺灣引起一場思想風潮,余英時、張灝、林毓生等關於「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的討論,更是轟動一時。直到今天,《歷史與思想》依然被不斷重印,影響深遠。餘時英也認爲《歷史與思想》是他的所有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他希望這本書的讀者並不僅僅是研究歷史與思想的學者,也包括關心歷史和思想問題的一般的知識分子。
您已閱讀20%(562字),剩餘80%(22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