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葛兆光:十八世紀中國的盛世危機

葛兆光:大清國運爲何由盛到衰?帝國龐大疆域和複雜族羣造成控制成本過大;思想文化與意識形態越來越凝固和僵化;皇權或國家權力過於集中。

【編者按】本文基於葛兆光教授在2018年11月14日在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從全球史看近世中國的興衰」論壇上的演講記錄稿,有補充與修訂,原標題爲《「漫長的十八世紀」與「盛世背後的危機」》。

該論壇由香港大學梁其姿教授主持,新加坡國立大學王賡武先生、臺北中研院朱雲漢先生和葛兆光先生,分別從新加坡、臺灣、大陸學者的不同視角,對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您已閱讀3%(177字),剩餘97%(54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