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中國與腳踏實地行走時觀察到的中國,表面看起來往往是兩個世界。網上的中國幾乎無時無刻不充斥著讓人感到民怨沸騰的事件:地溝油、毒奶粉、欺凌弱小的城管、助紂爲虐的警察、貪贓枉法的法官、勾結商人大肆貪汙受賄的高官大員、遍及全中國的看病難、上學難和高房價負擔,到最近則是幾乎所有有幼兒家庭都可能受害的問題疫苗事件,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社會矛盾加深,問題急劇惡化,幾乎國無寧日。但當一個外來的旅行者真正行走在中國的時候,他會看到處處的歲月靜好:大街上秩序井然、雜而不亂,餐館裏客官滿座、觥籌交錯,商場裏物資豐富,菜市場人聲鼎沸,休閒場所遊人如織,城市越來越乾淨,鄉村也越來越美麗,人民的神情氣質也越來越從容淡定,再也不是某些評論者所云的「滿臉苦大仇深」。
毋庸置疑,這兩者都是「真實中國」的不同層面。中國極大而極複雜,幾乎每一種理論、每一種看法都能找到邏輯自洽的解釋視角,而中國在世界歷史地理時空中巨大而恆久的存在,使得來自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的各種傳統、思潮、制度、力量,都能在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光譜中不同程度地留下痕跡。
如此內部差異極大、對外形象多面的複雜中國,要維持自身的統一、穩定和運轉,需要一種「簡約治理」的模式。這種模式之下,中央層面提供國家總體發展的方向感、制度環境的大框架和國民權利保護的基本準則,同時承認地方的差異,由各地因地制宜,在不違背國家政治大原則和不妨害其他地方利益的前提下自主發展。而本末倒置的治理方式則是中央提不出國家發展的方向感,卻一刀切地制定方針政策,事無鉅細地干預,而地方則出於政治上的敬畏和資源上的睏乏等原因,凡事消極等待,坐等指示,被動執行,甚至是懶政怠工,以不犯錯誤爲優先考量,但在某些情況下爲「唯上」又不惜竭澤而漁,侵害民權,盤剝民脂民膏。這兩種做法「相向而行」,會導致國家的發展失去活力,最終出現「治理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