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30新政」以來,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收緊,「限購、限貸、限價和限售」日益成爲主要一二線樓市的主旋律,並不斷向三四線城市蔓延。然而,2018年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時隔多年後首次重提「持續擴大內需」,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又要重走房地產刺激的老路?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當前的房地產形勢?
一、房地產是「去槓桿」的重中之重
供給側改革是近幾年中國經濟改革的主線,2016年和2017年重在「去產能和去庫存」,2018年重在「去槓桿、降成本和補短板」。經過過去兩年的改革,鋼鐵、煤炭、房地產等行業的產能和庫存已大幅去化,工業產能利用率調頭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積也回落至2015年之前的水準,相比2016年2月的歷史最高點大幅下降了22%。但是,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和主要部門的財務槓桿率仍處於較高位置,2017年宏觀槓桿率上升2.7個百分點至250.3%,企業部門槓桿率高達159%,雖然比2016年微降了0.7個百分點,但過去5年的年均增幅仍超過了6%;政府部門槓桿率爲36.2%,僅比2016年微降了0.5%,2012-2016年均增幅則超過了1%,2017年住戶部門槓桿率飆升至55.1%,比上年大幅提高4個百分點。「去槓桿」已經成爲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其中抑制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的居民槓桿率的過快上升和打擊地方平臺過度無序融資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您已閱讀17%(578字),剩餘83%(28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