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一個中產在新加坡付房產稅的經驗

謝棟銘:新加坡的房產稅有三個主要特徵,首先累進位的設計;其次,房產稅與地產和經濟週期呈正相關,最後房產稅並不一定和房價成正比。

本文沒有高屋建瓴的政策建議,也沒有細緻的政策解讀。只是通過筆者瞭解的三套不同屬性的房子,爲讀者們分享一個普通新加坡中產階級家庭繳付房產稅的經驗和一些體會。

筆者是2009年初在新加坡首次置業,當時全球金融危機的悲觀情緒並沒能抑制筆者的新婚剛需。和多數新加坡中產家庭一樣,筆者的首套置業選擇了轉售政府組屋。新加坡的住宅房屋主要分三種包括政府組屋、私人公寓以及有地住宅(別墅)。所謂的政府組屋類似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概念,由政府規劃興建,然後以優惠價格出售給人民。而新加坡獨特的組屋政策,使得新加坡基本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目前新加坡全島組屋已經超過100萬套,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裏。

房產稅初體驗

您已閱讀9%(300字),剩餘91%(30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