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馬克思主義

自由的馬克思與專制的馬克思——寫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日

張倫:在自由秩序已經確定的國家,馬克思作爲一種思想資源,可以是爭取社會公正的人們的選擇、借用的資源之一。

紀念是人類生活的常態,不過如何紀念與紀念什麼,卻是常常與紀念者的當下關注有關。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圍繞馬克思,世界上還是有了些新聞。其中最熱鬧的,應該是北京官方組織的萬人紀念大會以及德國馬克思故鄉因中國贈送的近五米高的馬克思銅像引發的爭議,而這些新聞背後最值得深思、討論的話題,卻是有關如何評價馬克思的思想遺產、其思想的當代性問題。

兩天前,很有才華的媒體人張潔平女士寫了篇短文「兩個『馬克思』,會在中國怎樣相遇/相撞?」,談中國現在存在的「兩個馬克思」現象,一個是被一些年輕人稱爲「皇馬(皇家馬克思)」,另一個是這些年輕人自己認定的服務於批判資本主義、主張社會公正的馬克思。這個觀察很敏銳,也點出當下中國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個重要現象。不過,事實上,從馬克思成爲近代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家起,對其思想就一直存在著爭議,有著多重的解釋;各種形式的「兩個馬克思」(如「青年馬克思」與「老年馬克思」)等話題就一直不斷,既是學術的重要論題,也常是意識形態爭執的焦點。這其中既有閱讀者、解釋者從各自需要所不斷做出的闡釋問題,也與馬克思思想本身內在的複雜性,是一種復調的思想特徵有關。

馬克思在某些地區、某些人那裏近來再次成爲一個熱點,就世界範圍看,顯然是與2008年開始的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有關,也與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檢討,對當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機制的再審視及全球面臨的生態危機等問題相關聯。就這一點來看,如果說文革後八十年代一些中國的知識分子用「人道的馬克思」來批判「正統的馬克思」,爲改革創造合法性資源,爲人道思想呼喚的話,那麼今天中國的一些年輕人所試圖借用的馬克思的思想資源卻多半是那部分有關社會正義、反對剝削的論述,類似於中共革命前的某些話語,也與當今世界上因經濟危機激發強化的某些激進左翼話語有類似之處。

您已閱讀15%(753字),剩餘85%(43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