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

他們對準中國並非一時衝動

丁學良: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反擊並非出於一時的衝動,儘管在衆人眼裏,川普的具體操作常常顯得是心血來潮。

本文爲作者「外部世界反擊中國:此伏彼起」系列之二

上一篇評論《外部世界反擊中國:此伏彼起(一)》裏,筆者提及的第三大參照框架,分析家們拿它來解讀當今中國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互動,一一對號入座作比較。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英國,相當於如今的美國,都是老牌霸權強國,光榮依舊,可是綜合實力卻相對下降了,難保昔日的全球獨佔利益。一戰前夕的德國,則如當今的中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雙雙急劇成長,對海外市場和經濟戰略資源的需求也劇增,然而卻被老牌老大英國處處掣肘,忍無可忍,終於橫下一條心以戰爭開啓機會,促成加速發展,志在必得,要一步成爲歐洲首強。其時的法國,彷彿是如今的日本,本來是舊大陸的頭號實力大國。然而統一後的德國,民族主義高漲,發展模式強硬,一下子就猛竄上來,大大壓縮了法國的生存發展空間。於是,三個大國火拼起來,打得血肉橫飛,殘垣滿目。

新力量加進老框架的驚恐含義

您已閱讀12%(378字),剩餘88%(26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