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休假

無限假期 = 更少休假

克拉克: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我能想得到有一、兩個人會抓住機會到好地方休假六週,但多數人會感到壓力太大而不敢嘗試。

每當我收到LinkedIn(LinkedIn)發來的電郵,告訴我所有我可以申請的新工作時,我通常都會點擊刪除。但最近,填寫冗長的稅表讓我不勝其煩,便開始在LinkedIn網站上瀏覽最新的職位空缺,從中發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過去幾年在矽谷流行的最讓人惱火的風尚之一——無限年假政策——已經蔓延開來。

Netflix、LinkedIn本身和維珍集團(Virgin)等企業向員工提供無限年假,似乎還是不久前發生的新鮮事;維珍的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說,他是借鑑了Netflix的做法。現如今,倫敦的律所,拉脫維亞的貸款公司,柏林的人力資源公司,甚至是臺北的電子產品生產商都開始提供無限年假。「工作時努力工作,需要休假時就休假,」這是臺灣友愉公司(Tomofun)的一句很具代表性的廣告語。該公司的攝影機產品讓寵物主人通過手機上的APP,在辦公室裏看到家中寵物的動態。

無限年假蔓延並不真的讓人意外。很難再想到一種給員工畫一張大餅,最終兌現卻很少的工作福利了。對公司而言,這完全是另一回事。一家大企業如果放棄固定帶薪假期,轉而實施無限年假,就可以從賬面上抹去數百萬美元的未用年假負債。如果實行固定帶薪休假制度,就必須在員工離職時把未用年假折算成一筆款項,支付給相關員工。與此同時,公司可以放心地提供無限年假,因爲他們知道,多數員工是永遠不會使用這項福利的。這一招在美國尤其好用,因爲該國是全球唯一不保證向員工提供帶薪休假的主要發達經濟體。

您已閱讀40%(613字),剩餘60%(9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