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國債市場近期爲何顯著下跌?

張明:10月份以來國債收益率顯著上升,與經濟基本面的溫和走弱形成鮮明反差,可以從需求、供給、通膨預期與交易行爲等層面解釋這一現象。

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16年10月曾經下行至2.65%左右的週期性低點。之後受到一行三會加強金融監管、中國經濟短週期復甦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的傳導作用等因素影響,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路快速上升,並在2017年5月上旬達到3.69%。從2017年5月初至2017年10月中旬這近半年時間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直在3.50%-3.70%的區間內盤整。然而從10月中下旬以來至今(11月中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重新呈現快速攀升態勢,並在11月中旬一度突破4.0%的關口。

10月份以來國債收益率顯著上升,與近期經濟基本面溫和走弱,形成了較爲鮮明的反差。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近期的國債收益率上升呢?筆者認爲,可以從需求、供給、通膨預期與交易行爲這四個層面進行較爲系統全面的解釋。

從需求層面來看,作爲國債投資最重要主體之一的商業銀行,近期對國債進行長期投資的需求顯著下降。主要原因則包括:第一,由於2017年的經濟成長超出之前的市場預期,導致2017年的信貸增速較爲強勁,這無疑會擠壓商業銀行配置國債的流動性規模;第二,對中小銀行來講,由於負債端融資成本顯著高於大型商業銀行(前者更多地依賴發行同業存單或同業理財來募集資金),如果不通過加槓桿行爲來投資國債的話,將會遭遇虧損。而一行三會自2016年年底實施的金融「去槓桿、控風險」的監管行動,限制了中小銀行的委外加槓桿投資行爲,這自然會降低中小銀行投資於國債的興趣;第三,去年年底至今的金融強監管行爲導致貨幣市場基金與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上行,這進一步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它們將資金投資於國債的興趣。

您已閱讀35%(687字),剩餘65%(12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