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WeChat圈被一篇有關浙江大學考評科研人員新政的文章刷屏。題爲:「浙江大學,在環球時報發文WeChat閱讀10萬+被認定在一級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章獲得了十萬+的閱讀量。
科研人員的考評是否應該(或者從多大程度上)和公衆影響力掛鉤,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退一步說,大學想要提高公衆影響力,和社會更好地結合,也許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不少西方大學會請社會名流來給學生上課:哥倫比亞大學請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西北大學請過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安潔莉娜•裘莉教過倫敦政經學院的學生。且不論是否應該鼓勵科研人員提高公衆影響力,但如果大學下了決心去做這件事, 怎樣纔是最好的辦法?
浙大的方法是引入明確、細化的考覈獎勵機制。當一篇WeChat閱讀10萬+的文章和一篇核心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在晉升評聘中價值相等,大學明確了對提高公衆影響力的獎勵。在這激勵之下,自然會有人把更多的時間和心思放到創作更容易被大眾閱讀的作品上來。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從這個角度上說,浙大的方法體現了經濟學最核心的原理:人們趨利避害。
您已閱讀18%(441字),剩餘82%(20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