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問題何在
2016年1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了新變化。具體內容是每個交易日的中間價採取了相對透明的定價規則:上個交易日收盤價相對中間價的變化與過去24小時籃子匯率不變所需要的中間價變化二者平均,得到下一個交易日的中間價。舉個例子,上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1,收盤價6.2,過去24小時爲了維持籃子匯率不變而需要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15,折算下來,當日人民幣中間價等於6.175。這套規則經過幾個月的嘗試,外匯市場參與者已經對規則有比較充分地理解,能夠基於規則準確地預測每個交易日的中間價。
採取這種機制的主要考慮,是兼顧了市場供求(上個交易日收盤價相對上個交易日中間價的變化)和籃子匯率穩定。此外,考慮到日波幅限制以及當局對收盤價的干預,每個交易日收盤價對於開盤中間價的偏離也得到一定限制。這樣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同時照顧到了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籃子貨幣,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的幾個目標,這其實也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方案確定的改革目標。
您已閱讀13%(459字),剩餘87%(29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