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啓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基建計劃:資金從何而來?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一帶一路計劃正在輸出這一哲理。但要爲89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提供融資,還存在很多潛在的問題。

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北京方面在中國與歐亞大陸之間構建交通運輸網的宏偉計劃,代表著輸出這一簡單哲理。中國政府相信,修建公路、鐵路及其他基礎設施將有助於爲中國商品在歐亞大陸開闢市場。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行長金立羣(見上圖)表示:「中國的經驗表明,基礎設施投資爲廣泛的經濟社會發展鋪平了道路,減貧是它的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但要爲89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提供融資還存在很多潛在問題。投資回收期往往很長,工期延遲很常見,而且「新絲綢之路」(New Silk Road)戰略覆蓋的64個國家存在普遍的政治不穩定。

您已閱讀21%(269字),剩餘79%(10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