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日本經濟

Japanese monetary firepower misses the mark
日本負利率政策爲何陷入困境?


FT專欄作家邰蒂:日本央行提出負利率政策時,官員們希望以此刺激企業和投資者有效利用閒置資金,但他們卻忽視了政策初衷在傳導機制中可能會走樣。

There is no easy way to translate the phrase “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 into Japanese. That is a pity. Six months ago the Tokyo government privatised the Japan Post Bank — a financial group with more than Y200tn of assets — by selling Y12tn worth of shares to the public.

我們很難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譯成日文。這令人遺憾。6個月前,日本政府將日本郵政銀行(Japan Post Bank)私有化,將價值12兆日元的股票出售給公衆。這家金融集團擁有逾200兆日元的資產。

您已閱讀6%(375字),剩餘94%(57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