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Why China’s role as the world’s shock absorber is changing
中國不再爲世界經濟遮風擋雨


滙豐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超過了任何國家,並像沙袋一樣吸收著各種可能引發全球衰退的風險衝擊。這一角色使中國經濟問題重重。本月人民幣匯率調整標誌着一個轉變,也意味著世界可能需要一個新的「減震器」。

Since the onse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one country more than any other has provided the “heavy lifting” to support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hat country is China,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The most compelling piece of evidence comes from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position. In 2007, China posted a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he equivalent of 10.1 per 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Last year, the surplus was down to a mere 2.1 per cent of GDP.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拉動全球經濟成長方面,有一個國家「挑起的重擔」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來自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2007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1%。去年,這個比例下降到只有2.1%。

您已閱讀9%(618字),剩餘91%(65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