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在希臘債務危機中未盡其職

哥倫比亞大學伊藤隆敏:今天的希臘亂局,讓人聯想起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國家曾試圖建立區域流動性支持機制,遭到IMF強烈反對。但當歐洲人做了同樣的事情,IMF卻沒有「坦誠相告」。

一個人駝著背坐在一堆檔案旁,而另一個從華盛頓飛來的人在一旁看著他簽字。這些照片清楚表明了誰說了算:不是那個統治了印尼長達30年的強人蘇哈托(Suharto),而是在這位印尼前總統在一週前似乎曾拒絕了的紓困協議上簽字時,交叉著手臂、俯視他的技術官僚。

希臘人對作爲其主要債權人的國際機構的敵意,讓很多亞洲人想起了自己在1997-98年的感覺——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遭受經濟危機打擊的國家推行緊縮和改革(上圖爲雅典大學外的反IMF標語——編者注)。這類要求必將導致壓力;如果你真的不喜歡緊縮,那麼就不要從IMF借錢。1998年當馬來西亞拒絕IMF的要求時,其政府有自由花光它能籌集到的所有資金。

希臘欠IMF的賬已經多達320億歐元,它不再擁有馬來西亞的選擇。希臘的境遇更接近於1998年的印尼,當時IMF開始懷疑蘇哈托不再打算履行他於前一年同意的計劃。就在那時,IMF總裁飛往雅加達,確保印尼公開承諾履行修改後的協議。

您已閱讀34%(413字),剩餘66%(8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