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一個歷史灰燼中微小的「勝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徐純合,一位卑微者的慘死,看似引發了對信訪制度、窮人救助及警察開槍權濫用等問題的探討,但只要不改變維穩的執政理念,徐純合事件就還將持續發生。

2015年5月2日,當警察李樂斌開槍擊斃45歲貧民徐純合之後,黑龍江慶安縣官場自此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場全民聲討令中國網路再次爆發出改寫歷史的巨大能量。

一位卑微者的慘死引發了一場民間與官方的激烈博弈。

這場博弈的民間路徑有三:俠客隻身潛入虎穴尋找目擊者,並高價懸賞徵集說明事件真相的現場影片;不畏強暴的律師聯手進入慶安轄區,與死者母親簽訂全權代理協議;全國網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扒糞運動,從副縣長檢察長到縣委書記等一干人馬的貪腐醜行相繼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您已閱讀10%(228字),剩餘90%(21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