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勞資糾紛

中國勞工維權NGO的困境

FT中文網撰稿人馮仁可、李林晉:中國珠三角地區約有30多家旨在幫助工人維權的草根勞工NGO。它們長期遊走在政策「灰色地帶」,在艱難中生存。

2014年12月26日上午11時許,四名健壯的男子闖進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一間辦公室,高呼要見一位名叫曾飛洋的人。「曾飛洋,你欠人錢要還!」其中一位男子叫道。在曾表示自己不欠任何人的錢後,他們依然動了粗:兩拳落在曾的右顴骨上,踢了曾的臀部和大腿。在場的另一名工作人員逃到隔壁報警後,四名男子迅速離開。辦公室所在地的富華派出所爲此事成立了項目組, 截止目前,警方仍然沒有找到四名男子的下落。

曾飛洋今年40歲,是中國第一個勞工NGO「番禺打工族服務部」的負責人,從事工人維權事業長達17年。身高約1米7左右的他不愛說話,一張圓臉上架著一副眼鏡,溫和得像一個中學老師。

「他們下手不重,應該是嚇唬我不要摻合目前在跟進的一個廣州利得鞋廠的案子。」曾說。他和周圍的工作人員都推測,這與目前打工族參與進行中的多達2500人的廣州利得鞋廠工人集體罷工,要求資方補繳社保、公積金的維權案有關。

您已閱讀7%(386字),剩餘93%(48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