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上訪

「上訪村」爲什麼改變了?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張靜:在中國廣東省遠近聞名的老上訪村——下圍村,議事會建立後,表面上幹部決策權減少了,但原來最擔心的兩件事,不穩定和損權威,都未發生。

春節前兩週待在廣東,老同學肖濱建議我們到下圍村看看,說那裏發生了「有意思的事情」:一個多年的老上訪村,在短短一年中就消失不見了。這個村的幹羣緊張遠近聞名。1999年第一屆村級幹部直選,沒有成爲解決問題的機會,反倒是選情異常激烈,政府不得不派400名警力「維持秩序」。2000年爲了解決上訪問題,增城市委書記入村蹲點三天,一度曾被憤怒的村民圍困。隨後的十幾年中,村民到市省和京城的上訪不斷……問題持續這麼多年未決,「冤情」一定夠深且複雜,村裏發生了什麼使衝突消停下來?我們決定去看個究竟。

下圍村地處廣州東部增城。上世紀九十年代,村裏興起了大開發大建設的熱潮。藉着區位商業條件的優越,幾個臨街酒店和商貿城項目陸續開建。自然,支配這些集體財產深藏巨大利益,因此和其他地方一樣,下圍村的致富過程充滿糾紛:在徵地拆遷、物業出租、工程承包、收益帳目等各個環節,村民的質疑不斷出現,激烈的對抗持續了二十多年。

村裏多數村民姓郭,應爲同一祖上的後代。但同宗無法阻止內部紛爭,派系鬥爭在郭姓的兩個「堂」之間展開。兩個「堂」各有自己的核心人物,他們輪番出任村幹部,但誰上臺,另一派都不接受,因而每有新班子就任,一定就是新一輪幹羣緊張的開始。如果雙方各有人進入班子,結果則是互不配合,難決策,更難執行。多年來,下圍村一直在這兩級來回搖擺。

您已閱讀20%(557字),剩餘80%(22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