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無需對中國債務危機過度悲觀

渣打銀行馬德威:2014年中期以來,中國信貸一直與GDP同步成長,每筆借款正變得更加「物有所值」,這雖不意味槓桿風險已經化解,但確實證明債務危機已不再惡化。

目前,許多人對全球成長前景感到悲觀,這似乎是因爲主要市場缺乏信貸熱潮、以及對美國自2006年來首次加息的後果感到擔憂。

缺乏信貸熱潮意味著,與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前夕相比,如今的經濟成長更爲低迷。

鑑於最近中國出現了信貸需求疲弱、實際利率高企以及流動性緊張的壞訊息,中國經濟的成長前景尤其令人擔心。然而,我們有三個理由對中國經濟至少保持一些樂觀態度。

您已閱讀11%(171字),剩餘89%(13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