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與印度的「本益比」

如果把中國和印度比作兩家公司,那麼曾經富有活力的成長股「中國公司」近年來開始發佈負面的盈利預警,而經歷了令人失望的十年的「印度公司」正東山再起。

國家不是企業(除非是蘋果(Apple)這種在一些方面比很多主權國家都大得多的公司)。但是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有一些相同的特點。那麼,如果把中國和印度比作公司的話,它們分別是哪種類型?

「中國公司」曾經是一支富有活力的成長股,吸引了不少渴望從其預期上漲中分一杯羹的美元資金。大體來講,結果符合預期,甚至比預期更好。長期以來,「中國公司」往往發出正面的盈利預告,因爲直到這個十年前,它的GDP及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速成長。

這個階段已然過去。最近幾年,GDP成長目標一再下調;正面盈利預告已經轉爲負面預警。最新預測是今年經濟增幅只有7%「左右」,低於去年7.5%的目標。而即便下調後的目標也可能無法達到。昨天公佈的零售銷售額、工業產值及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數據皆遜於預期,這令人不安。

您已閱讀44%(335字),剩餘56%(4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