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的銀行已經龐大到無法管理了嗎?抑或該行管理層和董事會根本沒能力勝任這一工作?政客和評論人士抓住這個問題不放,滙豐(HSBC)的高階主管們則在迴避這個問題。沒錯,他們承認,該行犯過錯,控制機制不嚴,操作實踐不合適,組織結構存在缺陷。但這並非他們的過錯,而且他們正努力糾正錯誤。
是否是他們的錯,取決於有關領域是否由他們負責,以及「負責」的含義是什麼。讓我們從事實說起。滙豐現任董事長范智廉(Douglas Flint)在1995年被任命爲集團財務總監和董事會成員。從履歷來看,他有資格勝任這一職務。滙豐官網是這樣介紹的:「范智廉在畢馬威(KPMG)期間,專門負責銀行業務、財務報告、財資及證券交易、集團重組及訴訟支持等工作。」
然而正是在他的任期內,滙豐在墨西哥和瑞士作出了最終代價高昂的收購。在墨西哥的收購令滙豐長達10年深陷洗錢風暴,在瑞士的收購釀成了一系列醜聞。而且我們不要忘記2003年滙豐收購了Household Finance——這家美國次級貸款巨擘後來成了重大資產減記的源頭。沒錯,收購的最終決定是董事會集體作出的。但是,如果沒有財務總監的明確支持,董事會進行這類收購也太奇怪了。
您已閱讀37%(496字),剩餘63%(8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