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

滙豐麻煩並非銀行業個案

FT撰稿人奧格:滙豐銀行在全球的一系列麻煩,只是銀行業的一個縮影。當抱有投機心態的股東爲更多利潤和分紅向管理層施壓,錯誤的戰略方案就會被逐層傳達。

2007年夏天,我想開個銀行賬戶。拿著護照和公用事業費賬單,我去了我所在地的滙豐(HSBC)營業處。營業處的工作人員仔細審閱了這兩項材料,然後瞪著我說公用事業費賬單過期了。

我也瞪著他們,徒勞地爭辯了幾句。一小時後,我拿著一張新賬單回到了這個營業處,並對這家看上去認真對待「瞭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規定的銀行暗生欽佩。

對於那一刻滙豐其他部門發生的事情,我基本上一無所知。根據《衛報》(The Guardia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的報導,當我費力趕回家去找一張較近期的燃氣費賬單時,滙豐瑞士私人銀行的客戶正享受著更加通融的待遇。

您已閱讀16%(280字),剩餘84%(15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