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滙豐

滙豐:失控的全球擴張

FT專欄作家加普:滙豐在20年內崛起,成爲一家世界級跨國銀行。但它是否因擴張得太快而失去掌控力?還是其掌控力始終就沒有那麼強?

關於自己爲何曾將年度獎金通過一家巴拿馬公司放在一個瑞士私人銀行賬戶上,歐智華(Stuart Gulliver)本週給出的爽快解釋聽上去不無道理,但如果他說自己那樣做是爲了逃稅會更容易理解。這位滙豐(HSBC)執行長說:「放在瑞士能夠不讓香港的員工知道。通過巴拿馬公司能夠不讓瑞士的員工知道。」

那是當然,但滙豐曾經是一家沒有必要隱藏獎金或逃稅的銀行。直到上世紀90年代,滙豐的經理人年度獎金還是固定的一個月工資。滙豐如今仍然爲其全球350多名國際經理人的基本工資支付所得稅。對大多數高級領導人員而言,把獎金轉移到巴拿馬或瑞士根本沒有必要。

不想讓你自己的員工知道,這個說法也挺有意思。相比其他任何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高層管理者都更像一個兵團。該行的「國際軍官」在香港太平山頂一個叫雲嶺山莊(Cloudlands)的「軍營」裏受訓,然後被組成一支帝國建設部隊。他們首先是按照相互信任的要求培養出來的。

您已閱讀19%(401字),剩餘81%(17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