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和「冥想」,跟資本主義那種拼命爭個你死我活的特質可以並存嗎?這就是戴維•蓋利斯(David Gelles)新書中的核心難題。這本饒有趣味、緊跟時代、可讀性極高的新書,動人地描述了這些古老的東方修行之法是如何越來越多地爲西方企業所採納,用於提高公司效率、幫員工減壓、以及直接或間接地提升公司利潤。
蓋利斯現在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以前曾任英國《金融時報》記者,他本人長期修行正念冥想——「一種能看清我們腦中所想、而不會走火入魔的能力」。他身上是一種有價值的組合:作爲修行者,他知道冥想是怎麼回事;而作爲記者,他能夠客觀地觀察,並且能講好一個故事。
在簡要敘述正念在美國的歷史時,蓋利斯將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封爲美洲新大陸最早提倡正念的人,稱梭羅啓迪了垮掉的一代的兩位代表人物——達摩流浪者(Dharma bums)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和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當代以來,唱主角的則是分子生物學家喬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他在麻省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率先推行基於正念的減壓療法。蓋利斯認爲,卡巴特-津恩主動淡化冥想的精神方面,有助於主流科學和醫學界接受正念。
您已閱讀44%(588字),剩餘56%(7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