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拉萬圖勒(Roland Lavantureux)在夏布利(Chablis)經營著一家小型酒莊,他們自己種植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並且灌裝。最近羅蘭發現一種可能對自己更富經濟效益的做法,那就是把自己窖藏的佳釀全部啓封,以散裝酒的形式出售給酒商(négociant)大軍中的某一個(酒商用外購的葡萄和葡萄酒來釀酒出售)。作爲世界最受追捧的葡萄酒產地,孛艮地的酒商已經多如雨後春筍,而該地區的散裝酒價格也已經高得離譜。
孛艮地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特別是其核心區域金丘(Côte d’Or)。自中世紀開始,葡萄的種植全由修道院掌控,自那時起這些小片的葡萄園已經出產少量的葡萄酒。後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孛艮地那些永恆的石屋村落朝聖,去膜拜那裏滿手老繭的葡萄種植農(vigneron)。這些人對每一條藤蔓和所有的進口商都瞭如指掌。與孛艮地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精明務實的波爾多(Bordeaux)產區的生產規模,那裏越來越多的種植園爲銀行及投資公司所擁有,管理人員的運作遊刃有餘。波爾多的出品經過如此之多的中間商之手,使得那些蜚聲海外的名酒已經從飲品變身爲投資工具。目前來看,名酒買家們已經失去了投資的興趣,這是因爲其酒價飛漲的程度已經讓投入其中的熱錢和升值空間急劇減少。
與此同時,亞洲的消費市場也已厭倦了這種除了波爾多就別無選擇的情形,轉投定價更具彈性的孛艮地產區。該產區2011、2012及2013連續三年的減產又添了一把火——如今對於孛艮地這個小蜜罐來說,湧來的是一支不斷聚集的龐大蜂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