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Uber

The sharing economy must share the risks
分享經濟必須共擔風險


FT專欄作家加普:分享經濟使勞動者更自由,但也使他們面臨更大的風險。分享經濟的平臺、政府和社會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支持自由職業者。

This has been the year of Uber. “Everyone is starting to worry about being Ubered,” Maurice Lévy, chief executive of advertising group Publicis, told the Financial Times this week. The sharing economy in which online platforms co-ordinat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freelancers to drive cabs, rent rooms (Airbnb), clean laundry (Washio) and perform other services has arrived.

2014年是Uber年。「每個人都開始憂慮被Uber同化,」廣告公司陽獅集團(Publicis)執行長莫里斯•雷維(Maurice Lévy)近日告訴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在線平臺協調數十萬自由職業者開出租車、出租房屋(Airbnb)、洗衣服(Washio)或者提供其他服務——共享經濟已經到來。

您已閱讀7%(525字),剩餘93%(6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