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債市

一個債券基金經理的2014

耀之資產管理中心熊贇:作爲債券基金經理,我見證了中國債市不平凡的一年。我可以淡然面對價格的劇烈波動,卻常被交易對手違約、券商算錯數困擾。

即將過去的2014年,對於所有中國債券市場的從業人員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年。「超日債」完成了從違約到全額兌付的驚天逆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證登」)對債券回購的新規定引發了債市大面積去槓桿拋盤,中國央行兩年來首度降息帶來了一場債市盛宴。

不過,作爲一個專注量化套利策略的債券基金管理人,我在市場劇烈波動時不太會心跳加速,因爲我的主要投資策略,是在國債現貨與國債期貨之間無風險套利。自2013年9月中國國債期貨重啓後,這種策略纔有了操作空間。我可以在買入國債現貨的同時做空國債期貨,以套取現貨與期貨定價間的無風險收益,規避傳統債券組合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與利率波動風險。所以,在過去一年中,當中國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或者信用債大起大落的時候,我都能淡然相對。我所管理的一隻旗艦基金也在淨值幾乎沒出現過回落的情況下,取得了年化超過9%的穩定業績回報。

與熱鬧的股市相比,債券市場往往顯得更加神祕,也不那麼受普通投資者的關注。但事實上,債券由於體量大、風險小,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一直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一國國債定義了該國貨幣的無風險利率的大小,是給其他所有資產定價的基礎。債券市場的規模也遠遠大過股票市場。全球股票市值在2013年底約64兆美元,各種股票類OTC(場外交易)衍生品市值約7兆美元;而同期債券市值達90兆美元,利率類OTC衍生品則高達580兆美元。

您已閱讀20%(582字),剩餘80%(23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