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教育

教授解聘與學術自由

澳門大學社會學教授郝志東:學術自由源自美國,與教授職業專業化聯繫在一起。中國的教授治校制度尚未建立,這也是近期教授因言論遭解聘的原因所在。

——從澳門兩位教授被解聘的事件談起

2014年的澳門學術界,除了澳大搬遷到橫琴這樣的大事情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應該是兩位大學教授未被續約的事件了。其中一位教授原任職於一所教會學校,另外一位原任職於一所公立學校。兩位被解聘的原因似乎都和政治有關,包括對澳門政府和澳門政治的批評,以及在授課中被認爲政治不中立的問題。不少人認爲這其實是學術自由問題。

北京和上海的高校近年也有類似事件發生,內地的報紙遼寧日報還特意刊文炮轟內地高校教師「呲必中國」。香港和臺灣今年也發生了多起針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政治抗議事件。於是澳門發生的這兩件事就特別引人注目,對涉及到的學校的聲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麼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學術自由的問題?進一步釐清這個問題,對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的發展、對一國兩制來說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您已閱讀7%(346字),剩餘93%(44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