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教育

院士被抓說明了什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的腐敗居然到達科學家層面,很多人無法接受,但科學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除了專業素養,人性與制度環境與普通人一樣。

在尊師重教的社會,大學教授是一份體面的工作,而院士更是金字塔頂端的奪目寶石。

一則訊息讓人震驚。10月10日,中國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目前,相關部門共依法依紀查處了8人,除李寧、陳英旭、宋茂強外,還有3人被依法批捕、1人暫不起訴、1人被行政處分。

李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最年輕的院士,承擔「基因改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承擔「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有關課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茂強承擔「核心電子器件、高階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產品」重大專項有關課題。象牙塔並不純淨,中國全國人大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2010年以來,審計署在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審計或調查中,查處課題單位和科研人員未經批准調整預算、擴大開支範圍、擠佔挪用科研經費等違反財經制度的問題時有發生。

您已閱讀18%(383字),剩餘82%(17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