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教育

中國教育不能再折騰了

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張弛:中國大學教育折騰的歷史表明,教育失誤的原因在於,不是教育家辦教育而是官員辦教育,權力代替教育規律,學校沒有獨立地位。

每到一年一度高考、中考、小升初的時候,教育問題就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時至今日,在我們談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問題時到底在談什麼,而這些問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

教育的失誤在改革開放30年後仍相當嚴重

鄧小平當年曾說,教育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教育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是重災區。此論不假。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教育也有進步。比如,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據教育部的統計,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達305.86萬人,其中,72.83%的人已經學成回國發展。而且留學生呈年青化的趨勢,從成人、大學生向中小學生髮展。再如,教育的規模有了很大的擴展,現在每年有900多萬高考生,700多萬大學畢業生。還有,學校的硬體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有些過度排場和富麗堂皇。但是,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失誤也很明顯,甚至相當嚴重。這也許是目前最大的共識。其亂象和敗象已經顯現,翻開報紙,也可以看到很多觸目驚心的事例。

您已閱讀14%(409字),剩餘86%(24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