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政策

北京最嚴格入學政策的暴力本質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劉遠舉:以提高入學門檻來限制非京籍人口,實質是以暴力阻止公民追求幸福的權利,與禁止逃荒、強制收容遣返外地人並無本質區別。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北京常住人口每年新增規模均未超過60萬人。北京市統計局近幾年人口數據發現,從2011年開始,北京市外來人口增速一直呈現下降態勢。

從2010年開始,爲應對北京外來人口過快成長,北京出臺一系列人口調控「組合拳」,對於外來流動人口,北京市實行「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模式。從目前的情勢來看,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加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除了以往都有的GDP、CPI等外,還首次提出常住人口成長速度明顯下降的目標。在「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模式之中,除了戶籍、居住證等剛性措施,清理低端市場、羣租房外,最令人感到憤怒但卻無能爲力的,莫過於嚴格的公立學校招生政策。

根據新政,非京籍適齡學童,不但要嚴格採集學齡人口資訊,家長還需持在京借讀證明及「五證」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學聯繫借讀。所謂「五證」是指父母或監護人的在京暫住證、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五證」齊全對很多人來說並非易事。對從事收諸如廢品收購等低端行業的家長來說,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很難準備;就連很多在京繳納十年社保甚至已經買了房的家長,即便能達到「五證」,也很難達到完美的「五證」,比如,通州區就要求達到「在我區務工就業證明審覈標準」,除此之外,還要求社保必須交足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此其間哪怕因爲變換工作斷交一個月,也立即喪失入學資格。

您已閱讀26%(635字),剩餘74%(18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