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

FT社評:中日關係的一線曙光

人們期望中日領導人在北京的握手標誌着兩國關係的新開始,但這最終取決於中方。保持關係緊張對中國更有利,若習近平尋求更務實的中日關係,將贏得國際讚譽。

習近平與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北京握手,標誌着近來一直緊張的中日關係出現了一個重要時刻。週一,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正式會議以外,中國國家主席和日本首相僅交談了25分鐘。從肢體語言判斷,兩人會面時的氣氛冷淡至極。但過去兩年來,中日兩國政府之間僅維持最低限度的關係,幾乎爆發武力衝突。如今這兩個人願意會面,無論多麼短暫,這都是值得全世界歡迎的事情。

中國和日本分別爲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但自2013年3月習近平成爲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他一直拒絕與安倍會面。北京方面覺得自己對東中國海上的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擁有合法的主權要求,而這些島嶼在日本手中。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之舉也激怒了中國。靖國神社供奉著日本的戰爭死難者,其中包括14名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定罪的甲級戰犯。在北京方面看來,安倍是個歷史修正主義者,否認日本的軍國主義歷史。

日本也有滿肚子牢騷。習近平似乎通過鼓動反日情緒、定期派海軍和海警在東中國海爭議水域巡航,在國內鞏固了權力。但安倍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釋放信號,表示希望在本週的APEC會議上與習近平會面。中方認識到拒絕這一請求會顯得傲慢和無禮。

您已閱讀49%(532字),剩餘51%(5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