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新加坡給中國的真正啓示

臺灣撰稿人林正修:一般要經歷至少兩次和平輪替,民主體制纔會鞏固。而亞洲只有南韓和臺灣經歷過。中國若錯認新加坡是善治的終極版本,會嚴重低估政治變遷的能量。

新加坡的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車站建於1932年的英屬時期,殖民地的建築師在這個接近赤道的小島,以芬蘭赫爾辛基車站爲摹本設計了一個歐式仿古立面。這個火車總站連結獅城與馬來半島。約莫十年前,我想由此搭火車到吉隆坡,身旁的友人莫不面露驚異的表情。親訪之下果然有蹊蹺,不但車站年久失修,列車也十分陳舊,雙方邊檢的氛圍十分淡漠,甚至比不同軌距的中蒙邊境還不友善。這個破舊的車站對比於高樓林立的市區,十分突兀。直到三年前,丹戎巴葛站發出最後一班車,之後軌道沿線被闢建爲綠帶公園。

然而這個車站,卻是理解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線索,尤其對遠道而來的中國人。

去過中國都能感受到高鐵對生活的巨大改變,亞洲各國的高鐵始於日本,本世紀初臺韓也陸續興建完成,等到中國高鐵路網的效益顯著,越南,泰國,哈薩克等國家也隨之跟進。而中國泛亞鐵路的構想,更是呼應習近平「一路一帶」(中亞與海上絲路)的大戰略。鐵路原是英式區域規劃鏈接的重要環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邊境每天有數十萬人進出,獅城卻舍節能高效的鐵路不用,讓市中心車站廢棄若此?事事搶先的新加坡政府,爲何半島上的高鐵遲遲未見動靜?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您已閱讀16%(492字),剩餘84%(26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