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

中國式治理制度正在失效

讀者韋彬:馬丁•雅克忽略了中國成績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及其認爲中國治理有效性的前提。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權力思維下,中國式治理制度事實上已存在失效的危險。

《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認爲不能否定中國治理制度在過去三十年中取得的成績,也不應該將西方的民主視爲評判政權合法性的唯一標準。事實上,馬丁•雅克認爲,西方的治理制度面臨的問題比中國的更爲嚴峻。

從過去中國三十年的所取得的正面來看,我們確實不能否認「中國式治理」的有效性。相較之下,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之下的表現則差強人意。但馬丁•雅克顯然忽略了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背後所付出的代價。甚至這些代價中,最大的危機恰恰正是馬丁•雅克認爲中國治理有效性的前提。

作者在文章當中認爲中國政府經歷了重大而持續的改革,才能策劃推動中國進行如此巨大規模的經濟轉型。顯然,中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被認爲是中國式治理制度在過去三十年成功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清華教授王紹光的文章《國家治理與國家能力》一文中得到更爲直接的答案。

您已閱讀21%(370字),剩餘79%(13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